第61章 第9天-参观亚历山大城堡2(1 / 3)

从二楼来到三楼后,我发现游客少了一些。三楼的结构和二楼基本相同。不过,三楼南面中间位置有一个很大的房间,它有两个并排的大拱形窗户,从这里可以看到城堡大院里的一切。这就是我们在进城堡前看到的,城堡大门上方的那个“飘窗”。通过一个红牌上的介绍我们知道,这个房间叫“sultan ian苏丹伊万”。这里的“苏丹”是埃及历史上的一种官职名称,大概相当于总督或者军官。而“伊万”是指一种建筑风格,它具有圆顶的大厅,三面围墙,一面开放。“伊万”是波斯萨珊王朝建筑的一种标志,后来被引入到建筑中。典型的“伊万”都是正对着中间的庭院。红牌上的介绍是这样的“它有2个窗户,通过它,军官可以俯视城堡内部庭院,操练士兵。”所以,这个叫“苏丹伊万”的房间,就是军官用来监视和指挥士兵的场所,简单说,就是指挥室。

参观完三楼后,我们沿楼梯下到一楼。在二楼通往一楼的楼梯旁,我们发现了一个上楼时忽略的红牌,上面是这样写的“二楼包含有四个通道,围绕在清真寺萨亨式建筑周围,清真寺包含四个大厅,用来作为军官和士兵进行会议使用。”

这里的萨亨式建筑,实际上又叫波斯庭院式建筑,就是四周环绕着拱廊式连排房间,在正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天井。这个特征与亚历山大城堡的结构特点完全一致。由此看来,城堡与清真寺实际上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也就是合二为一了!

在一楼楼梯口附近,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房间,里面有一个蹲坑。这一定就是导游所说的城堡卫生间了。这时,我们才想起来,刚才只顾着上楼,一楼还没参观呢。

机会难得,不能错过。

一楼光线比较暗,所以有不少照明的灯。一楼有一个方形的小房间,地面上绘着精美的几何图案,地面图案与清真寺里常见的装饰图案非常相似。进入以后,抬头一看,原来这里就是城堡的天井所在地,直通城堡的顶部,但是通过这个天井却看不到天空,因为这个天井的最上面有一个多柱拱顶,光线可以从拱顶周围射进来。从这个天井的四壁可以看到很多城堡小房间的窗户方格子,非常漂亮。天井看上去很像清真寺的宣礼塔。这大概就是导游说的隐藏在城堡中的清真寺吧。城堡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,居然可以集军营和清真寺为一体了。

参观过程中,我们还发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磨谷室,根据红牌介绍,这个磨谷室是用来研磨谷物作为军队粮食的。磨谷的工作并不是由人来完成,而是由动物来帮助人们完成,比如毛驴或者马。另一个是逃生通道,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封闭的圆筒形滑滑梯一样,但不知道通向哪里,也许是城堡外面吧。

通过城堡一楼的圆拱门,我们进入与城堡相连的城墙内部参观,这里的空间非常大,分隔成一间一间的,每两间之间都通过圆拱型的门相通,这些门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都靠近城墙的一侧,而不是在分隔墙的中间。这些隔间可以用来住扎士兵或存放武器和粮草。有几个埃及小朋友正在这里玩耍,他们见到我们走过来,露出笑容向我们说着什么,可惜我和爸爸都听不懂,所以,我们也只能向他们问好了。

通过城墙内部的一个出口,我们爬上了城墙。

这面城墙紧临地中海,位于城堡的北面。城墙上有三三两两的游客,他们悠闲地坐在垛口上,享受着海风和阳光。裹着头巾的漂亮姐姐打电话时,把手机插在头巾里,都不需要用手扶的,你如果不注意,还以为她在自言自语呢,真没相到,头巾还有这样一种奇妙的用途!

他们有的在轻声交流,有的在拍照,有的在远眺地中海的美景。在城墙不远处的防波堤上,有很多人在悠闲地钓鱼,这里简直就是钓鱼者的天堂。海面上三三两两的各色游船,就像放置在一个蓝色大托盘里的美丽贝壳一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