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功行赏(二)(2 / 2)

至)。

徐璆自灵帝时被宦官和外戚(董太后)排挤,被罢官;董卓秉政后,提拔他为汝南郡太守,后投奔陶谦,参与了第二次反董同盟,在陶谦与李傕和解后,他被陶谦表为东海国相。

建安初,徐璆接到许都征召,可是在中途被袁术扣留,袁术正准备称帝,要请徐璆出任三公,徐璆誓死不从。由于徐璆并未及时到任,故实际廷尉无考。

范书《徐璆传》献帝迁许,以廷尉征(徐璆),当诣京师,道为袁术所劫,授璆以上公之位。璆乃叹曰“龚胜、鲍宣,独何人哉?守之必死!”术不敢逼。

后来,徐璆在袁术败亡之后,才得以脱身,辗转至许都,历位卫尉、太常。

刘艾为宗正。

刘艾在东归时就已担任宗正,随献帝入许后,曾拜彭城相,大概因为吕布占据徐州的缘故,刘艾并未到任,而是继续在汉廷担任宗正,有史可查至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仍在任。

刘艾编写了《灵帝纪》、《献帝纪》,这可能是《东观汉纪》的续补工作的一部分。

刘宽之子刘松,也出任过宗正,时间未知,也有可能是在建安年间(更多可能是在长安朝廷时事)。

孔融为将作大匠、少府。

孔融原为北海相、青州刺史,在建安元年(196年)初,被袁谭击败赶出青州,本年末,孔融入朝为将作大匠,大概是负责许都的皇宫修建工作。

次年(197年),孔融拜少府。

赵岐为太常。

赵岐是关中名士,历经桓灵时期两次党锢,本年也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。赵岐随献帝入许有功,曹操领司空之前,还表示愿意让出司空给赵岐,可是赵岐又怎么会答应呢。

约在建安二年(197年),光禄勋桓典、少府孔融联名上书朝廷(曹操),拜赵岐为太常。

范书《赵岐传》曹操时为司空,举以自代。光禄勋桓典、少府孔融上书荐之,于是就拜(赵)岐为太常。

陈纪为大鸿胪。

早些年,陈纪、陈群父子二人是投奔徐州牧陶谦的,大约在刘协东归时,陈纪入朝为尚书令。都许后,陈纪拜大鸿胪,陈群也被征拜柘县令(属陈国),但陈纪父子二人倒是奇怪,脱离曹操,投奔徐州吕布去了。

建安三年(198年)十二月,吕布灭亡后,陈纪父子又归附曹操,陈纪仍然担任大鸿胪,次年(199年)六月逝世(按《陈纪碑》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