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五章 官渡之战(十八)伏敌鸡洛山(1 / 2)

官渡。

曹军大营。

“伯言此去密县,当谨慎再三,察明韩荀动向,方可进军。京县乃我军之屏障,万不可失!”

临行前,荀攸一再嘱托。

相较于荀彧,年纪更大一点的荀攸做事更加的一丝不苟,而且,严肃。

“军师之言,议谨记在心!”薛议拱手示意。

荀攸这才点了点头,示意薛议出发。

同行的便是薛议的老班底李敢和张南了。

李敢依旧为副,为左军司马,张南为主薄,主要负责粮草、辎重的运送,行营安排等事情。

薛议在路上思索着

局势的危急程度不用多言。

就近来的曹军事件便可看出端倪

平虏校尉于禁迁裨将军,以奖励先前防守延津阵地和大破袁绍河内基地的功劳。

同样的徐晃也因破刘备、破文丑,解白马之围的功劳,拜为偏将军。

这可是天子诏书正儿八经的下达的命令拜的将军。

汉末的将军虽然有点水分,且繁多,但是人家吕布都知道“私嘱不足贵也!”贵的是什么?天子下的明诏。

曹操官渡之战前心腹真正拜将的也就夏侯惇和程昱等数人罢了。

如今大肆分封将领,也是为了提升手下的建功立业的欲望,谁不想封侯拜将给后人留下点什么?

薛议也明白,东汉的繁多天灾已经养成了现在的人们重视起自己死后的事了,厚葬之风就可见一斑。

曹老板的这种举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不提升下属的斗志,那拿什么去和袁绍正面刚呢?

“禀将军!”就在薛议沉思之际,下属士卒来报,“前方便是密县了。”

薛议望去,一座依河而建的小城,便出现在了眼前。

密县的城墙并不高,大概也就两米五左右,汉末的小县城,除非是军事重镇,一般也就这样子了。

大军驻扎在密县东南十余里处。

据斥候所报,韩荀部已经从汜水出了阳城山,就在山下,安营扎寨了起来。

“驻扎于阳城山?”薛议疑惑了。

“此意何为?”李敢也是不解。

韩荀出了阳城山既不往阳城走,也不往东边这边来,干脆就是在山下扎营了,而且也是一副稳扎稳打的态势。

“伯言,韩荀莫非是在等援军?进攻阳城?”张南出声问道。

如今的大帐内就只有薛议、张南、李敢、阿福等心腹几人。

“韩荀偏师兵马只有五千耳!夏侯将军亦证其实。”夏侯惇和这只偏军交过战,虽然就是一触即走,但是也摸清了对方的人数。

“莫不是袁绍又增了兵?”李敢问道。

薛议摇了摇头,先前就就在曹操大营讨论过,要想拿下阳城,非万人不可,但是万人的辎重负担,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,韩荀这五千能过来,已经是汜水在满负荷的运输粮草、辎重了。

“只有一种解释。”薛议喃喃道“我们暴露了。”

阳城山下。

“曹操派遣奋武校尉薛议领三千人马驻扎密县。我军若是东进,必为所阻,届时阳城守军出击,我军陷入腹背受敌,必不利而还。”

韩荀大营内,副官正和韩荀一起讨论形势。

安插在密县的细作,一大早,就将薛议部队的信息,悄悄的传了出来。

韩荀点了点头,他接到的命令是包夹京县,而如今薛议部队卡在密县附近,要想强行突破,怕是难上加难。如今,荥阳附近的袁军已经和京县的守军隔河对峙,自己只要绕过了薛议部,那么京县,就是一座没什么防御的空城,唾手可得。

“寻山而行,可否?”韩荀问向导。

向导当即回答“大军众多,此去密县,少说半月之久,山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