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九九章 回归(3 / 6)

教派注册的,只不过要求比较严格,必须有明确的纲领教义,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,对于发展信徒以及教派财产也做了限制,条件太高,很多人都达不到。

之所以开放注册,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思潮比较激烈,百家复起,空前繁荣。以王言看书的速度,甚至都有点儿要赶不上出版的速度了。所以志同道合的人,就需要一个地方,去深耕自己的文化。

显然,文昌阁是容纳不下的。这就需要他们明确的梳理主张,自己找个地方发展,王言如此做,也是在用政策驱动他们进行自我变革。

至于说发展到以后,成为了各种的党派,然后来个党同伐异,那是不可能的。总的说起来,他们都是搞研究的,或是理论,或是应用,或者是研究人生,研究宇宙。

一旦开始谋求政治权力,那就是想死了,杀一批就能好一阵子。这是繁荣文化发展,必要有的副作用。

或者说,不论什么,发展到了一定程度,总是要谋求政治权力,以期掌握更大的话语权。道统之争的激烈,甚至比政治斗争都要狠。斗争是延展的,并不是在固定的领域一成不变的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,人的立场。

说回到爵位上,王言给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,勋贵团体是必须要打压的。当然打压的并不是第一代人,在这方面,王言一直是好老板,绝对不干兔死狗烹的事儿。收拾这些打江山的老兄弟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们自己活腻了,不安分守己,那怪不得他。

他打压勋贵,是避免阶级固化,保持良好的上升通道。一代强,二代强,不可能代代都强。尽最大的努力,避免让蠢货身居高位要职,这是必须要坚持的。

至于说不是世袭罔替,手下人愿不愿意,反正他早就说的清清楚楚,不愿意就去死。他只能保证,这些人的后代在没有太过愚蠢的情况下,最低都能过着优渥的生活。

这是制度保证的,也不用国家财政发钱养废物,只要放开经商就好了。毕竟他们有很强的资源,做生意必然赚的盆满钵满。

而后等什么时候差钱了,就收拾一下,皆大欢喜……

孙策跟士燮还是聪明的选择了离开,他们跑到了东南亚,带走了一部分的百姓。至于老曹,出海的事已经准备妥当,最近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,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中国去往天竺。

事实上关于放任曹操和孙策离开的事,手下人是不同意的。他们也认为会养虎为患,等到以后说不定就会回来打他们。

对此王言也解释了一下理由,同不同意的也就那么定了。

他们说的当然有道理,但实际上屁用没用。与其想以后曹操等人会不会打回来,不如想一想,他们的后辈子孙,是不是又变成了豪族,挖帝国的墙角,破坏帝国的法度,愚弄彼时的皇帝,欺辱彼时的百姓,又造成了民不聊生,天下大乱。

彼时,曹操等人是不是打回来,真的有那么重要么?

或者说他自己派人去占领域外的土地,现在看起来,确实是属于他的,也确实听命于他。那么以后呢?是不是天高皇帝远,又成了割据的政权,脱离了统治,回头一样要图谋中国的土地。

如果说没有曹操等人,王言自己也就派人去了。而不管是派曹操等人,还是派遣自己人,后辈的能力不行,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。那么既然有这些能力卓绝之辈,实在没道理不用。相比起在这边直接弄死,是个极大的浪费。

因为人力不足的关系,王言能做的,就是在他走之前,把中国的土地全部开发完毕,并且初步向外开拓。如果他走了,这个世界仍旧运转,那么继任者要做的,就是在稳定国内局势,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上,驱赶曹操、韩遂的后辈继续扩张,由他们统治那些土地,跟在老曹等人后辈的身后,撵着他们往外打。

他可以保证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