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七章 天宫之内(一)(2 / 3)

内。

潘建伟院士正在向魏凡交代着各种信息,他的左手压一台设备顶壳处,右手卡嚓卡嚓的按着一个开关:

“这是代号q1的气体采样机,启动端在这里.......

这是弗洛斯温感设备,大的是主控,小的是子控.......

这是.......”

潘院士交代的事情多且杂,一般人听下来顶多就几个四五成。

但魏凡可是个练气九层的修行者,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。属于看个一天书就能去参加考研政治的那种。

因此他没花多少工夫,就记下了各种设备的启动方式。

最后穿上严密的防护服,扛着一堆设备就飞向了气旋入口。

抵达入口处后。

魏凡先是看了眼头顶的气旋,此时气旋已经被破开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。

随后他是个看着药方抓药的新手医师似的,一件件的将设备往入口里投放着:

“q1先开左边启动端,黄灯亮了以后再按蓝色按钮.......”

十多分钟后,各种设备被成功送进了天宫。

完事后的魏凡没离开,而是提溜着一个小型基站,在入口处做起了人力中继。

而另一边。

诸多设备在被送进天宫的第一时间,便开始了信息收集。

最先传来反馈的是温感设备。

这套设备配备有强激光和声波测距系统,在海底或者沙尘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。

因此在启动后半分钟不到,它便将天宫的极限距离给探测了出来。

当然了,结果肯定不是直线。

但在初步判断天宫面积方面,几度仰角的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。

直升机舱内,李百安正紧紧的盯着屏幕上的信息:

“高度137.7米,以落地点为东侧。

其余三向的距离分别是4136.9米、1928.3米、1900米整。

另外还有二十多个不同方位的测量数据,信息足够进行模型拟真了。

也就是说.....

天宫类似一个底座是正方形、高度略低的扁矮长方体空间?”

一旁的潘院士点点头,补充道:

“也有可能是其他略微凸起或者凹陷的不规则形状,但总体上不会有太大偏差。”

李百安想了想,对赵志明道:

“小赵,控制一台设备去最近的空间边界,看看那是什么样的情况。”

空间边界,这也是个一直以来很有争议的话题。

目前对于空间边界的讨论大多是围绕着宇宙进行的,也就是宇宙是否有边界。

目前我们不知道空间是否有界限,但是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空间是有边界的,也就是可观测宇宙。

这一条结论是建立在时间有开始的基础之上,且实际观测与理论推测结果相符。

至于观测外的宇宙,可能有限,也可能无限。

但光锥外的事情,和我们互不干涉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我们所在宇宙的位置是特殊的。

站在任何地点观测到的宇宙,和我们看到的应当是相似的。

即观测外的宇宙和可观测宇宙一致,三维上不存在“空间边界“。

目前普遍的看法是,整个宇宙的大小分3种情况:

正曲率、无曲率、负曲率。

这几种模型可以通过测量测地线的曲度来推导,类似于在地面画三角形测量内角和。

然而宇宙尺度实在太大,目前的精度还不足以探测的到。

所以这个问题很多时候谈着谈着就会转到宗教或者哲学上,各种看法参差不齐。

例如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你一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