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九章卢里一家(1 / 2)

鞠义与张燕他们拿到牌子后,赶紧带着人回去,想把流民快速送来,他们知道如果袁绍打败了曹操,那么他们这些山上的人将会过的更加艰难,现在袁绍的大部分兵马在官渡,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事情。

苏吕与令狐昌正在为接收流民做准备。

一些兵士需要进入太行山迎接流民,这样可以让流民尽早的吃上东西,但兵力有些不够,需要把各县的民兵组织起来。

卢里早就是民兵了,曾经因为训练成绩好而获得锅与犁等东西,以他的训练成绩,要想成为正式兵是很容易的,可是每次招收正式兵时,卢里都不报名。

卢里放心不下家里,现在阿母的身体已经远不如前几年了,女儿十五岁,过几年就要出嫁了,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,种种牵挂让他不能抛弃家庭而去当兵。

里长与民兵队长把村子里的民兵集结起来,然后告诉他们明日一早就到县城里集合,然后前往壶口关,说完后就让各个民兵回家去准备了。

卢里与统领民兵的王队长是邻居,当初卢里能成为民兵就是靠着王队长的帮助。

刚开始村子里招收民兵的时候,大家都不愿意当兵,毕竟能好好的过日子,谁愿意去战场上厮杀,可是后来大家发现民兵不用上战场,而且要是招工会优先召兵士与民兵的家属,民兵集合训练时还能给家里省下一些粮食。

百姓发现民兵的好处后,每当招收民兵时,几乎每家都有人报名,但每个村子招收的民兵是有名额限制的,民兵便的抢手起来,许多人甚至暗中拖关系想成为民兵。

成为民兵后要努力训练,否则成绩不合格的人将会被刷下来。

卢里对着王队长问道:“队长,这次要前往壶口关,难道是要打仗了?”

王队长摇头说道:“不是打仗,是马上要有大量的流民过来,需要我们过去维持一下秩序。”

“流民?从太行山上过来的?”卢里一家就是从太行山来到上党郡的。

王队长点头说道:“对,听说这次来的流民非常多。”

“我们村已经好几年没有太行山上的流民过来安家了,我还以为太行山上已经没有多少人了。”卢里感叹了一句。

卢里在太行山上生活过,知晓太行山上的艰苦,前几年有从太行山过来的流民在村子安家时,卢里都会照顾一下。

“那是因为那些黑山军统领把来上党郡的路给封了,要是太行山上的流民都过来了,这些统领就没有人了。这些黑山军统领心都是黑的,他们哪里管那些流民的死活,一心只想维持自己的权势。卢老弟之前就是从太行山上过来的,想必深有体会吧。”王队长说道。

卢里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至今我都不敢在我阿母的面前提太行山,因为在那里受了太多的苦了,见到了太多的惨事,心已经麻木了,大家都是能活一天是一天,不知明天是否会醒来,有时又有些期盼着明天不用醒来,这样就不用再遭罪了。来了上党郡后,这口气才重新提了起来。”

卢里与王队长一路聊天回到了家里。

卢里的阿母正在愿意里编织草鞋,卢里把明日要去县城事情说了,只不过没有提要去壶口关。

老妇人也没有在意,只是叮嘱儿子训练时不要太拼命,现在家里已经不缺什么了。

每年这时候民兵都要训练,因此老妇人也没有起疑。

老妇人编好一只草鞋后便起身去和面。

而卢里则拿起斧头与绳子,然后推着独轮车去了树林里。

卢里准备多砍一些干柴,然后放到小屋里,要是下雨取麦杆不方便,就可以烧木柴做饭。

卢里的儿子卢土回来了,他如今已经十二岁了,是个半大的小伙子了。

卢土背着一个用布缝制的袋子,里面装着书册,进屋后见大母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