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2章 清君侧(2 / 6)

闪转腾挪的空间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我的枪比你的枪长一尺,我就能先刺中你,而你永远刺不中我;

只要我能将刺这一个动作练到炉火纯青,那么任你闪转腾挪,终究也还是会被乱枪捅死。

所以,邓将军也将这些武器的操练之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,所保留的都是军阵中最实用的技巧,比如刺击,比如后撤收枪,比如拨打、压住对方的枪身等等。

而使用长枪的士兵们,每日就进行这些专项训练。

除此之外,在盾牌兵的训练方面,邓将军也极有心得。

盾牌兵除了日常的各种招式练习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练习项目,那就是不论在战斗中发生了什么事情,都绝对不准抬头。

只要长官一声令下,这些士兵就要立刻举盾护住头脸,同时只能向前、不能后退,只能低头、不能抬头。

这是邓将军在藤牌使用时的战法,但实际上,这一战法的来源,却源自于韩甫岳将军大破铁浮屠的战法。

韩将军大破铁浮屠的时候,就是要求这些士兵手持盾牌冲入铁浮屠的军阵中,绝不抬头去看,只顾着低头。有马腿砍马腿,没有马腿就砍人腿。

而现在,邓将军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,又穿越时空,再度被用到了对付铁浮屠的战场上。

除此之外,赵海平也在邓将军的指点下,对大斧、长刀、神臂弓等等武器制定了不同的操练方法以及考核标准。

甚至连军马如何评判、如何喂养,也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则。

赵海平也问过邓元敬将军,要练成一支强军,大概还有多久?

而邓元敬将军的回答是:将各类武器操练纯熟之后,算是完成了一半。

而后面,大概还有三个阶段。

第四阶段是训练对敌的各种阵法,要让士兵在混战之中也依旧保持维持阵型的能力;第五阶段是明确行军过程中的各种细节,士兵的吃喝拉撒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;第六阶段则是在实战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前演练。

而等这些全都完成之后,这支军队才算是真正有了战斗力。

赵海平不由得感慨,果然不愧是千古名将。

这练兵之法,简直是细致入微。

其实在此之前,赵海平对于“练兵”,没有太明确的概念。

虽然他也很多次地扮演武卒,进行过一些在他看来没什么意义、远不如实战有效的操练,但对于这些具体的训练项目,始终没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了解。

现在他发现,古代的训练士兵,其实跟现代很多学生经历过的军训,是有共通之处的。

这其实很正常,因为军训本来就是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简化后的结果。

而邓将军作为最接近现代军事思想的一名古代将领,他的训练方式必然也是跟现代的训练方式很接近的。

如果说赵海平对邓将军的这套练兵之法最大的感慨,就是“细”!

细致入微。

其他的兵书中,往往更多的是对战争思想的阐述。比如,什么情况能打,什么情况不能打,更偏向于一种高屋建瓴的东西。

这一类的兵书,其实是针对那些已经有丰富行伍经验、对行军打仗的基本原理有很深了解的将官。

但如果是一个从未了解过行伍之事的人,看到这些兵书,未免是一头雾水。

等于是最基本的哲学观念都还没有建立,就已经在阅读一些高深的哲学书籍。

但邓将军的兵法不一样。

邓元敬将军最注重这些细节,他的兵法并非面向那些已经有很多基层经验的名将,而是让那些完全不懂行伍之事的人,也能看的懂,也能照着做。

具体到某一种武器的形制、用法,甚至这种武器如何算是合格,如何算是劣等,应该如何使用的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