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3章 刺杀尉迟敬德?(2 / 5)

由的。

齐王这话已经说得相当过分,要知道,那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功臣,那是梁高祖的二儿子,他的亲二哥。

按理说,兄弟在父亲面前互进谗言,梁高祖这个当爹的应该勃然震怒,甚至惩治齐王才对。

然而,他却陷入了沉默。

齐王的话,显然打动了他。

要说秦王蓄意谋反,那此时的梁高祖倒也不太相信。

但这并不代表梁高祖对秦王的行为毫无芥蒂。

当初两位贵妃拿了他的敕书去洛阳府库中挑选珍宝,结果被秦王顶了回来,梁高祖就已经十分不快,还将秦王召来大骂一顿,质问:「朕的敕书难道不如你的教吗?」

这在梁高祖心中始终都是一根刺。

更何况齐王说的虽然添油加醋,但也是事实。

秦王在平定洛阳的过程中,将府库财物全都赏给将士,同时大力招揽人才。

这些行为,关键看怎么解读了。

可以解读为他是在为梁朝奖励有功之臣、笼络人心,也可以解读为他这么做完全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。

秦王培养自己的势力做什么?

就算此时没有造反,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,之后呢?

就在此时,太子适时地说道:「父皇,即便此时不杀秦王,也该问罪。否则,若是父皇一再纵容,秦王必将更加骄横,肆意妄为,不再将父皇放在眼里。

「依儿臣之见,父皇应该下诏书斥责秦王,拆解天策府,以示敲山震虎之意,让秦王收敛自己的行为。」

显然,这兄弟二人也深谙谈判技巧。

如果一上来就说要开一扇窗,那么多半是不行的;但如果先说要拆掉屋顶,然后再退一步,说只是开一扇窗,那么这个方案被同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。

果然,梁高祖再次沉默了。

太子的说法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
梁高祖也不想看到秦王的势力无限膨胀,但那毕竟不是普通的功臣,而是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二儿子,不能像对待一般的功臣一样随便找个理由就干掉。

梁高祖虽然在三个儿子之间时常拉偏架,但他对秦王也还是有父子之情的。

沉默许久之后,梁高祖点头:「好,既然如此,那朕就让人去写一封诏书。」

太子和齐王大喜过望,告辞离开。

而在两人离开之后,梁高祖立刻找到当时的宰相,想要让他草拟这样一份诏书。

然而宰相陈叔达却大惊失色:「陛下,万万不可如此!

「秦王有大功于天下,岂可轻易废黜?更何况秦王是性情中人,性格极为刚烈,如果以这样不能服众的理由打压,恐怕他心中会忧愤难平,必有不测之疾!

「到时,陛下可是悔之晚矣!」

梁高祖再度沉默了。

他考虑再三之后,还是决定不再发这封诏书。

至于到底是什么让梁高祖放弃,这事不好说。

陈叔达的原话中有四个字最为关键:「不测之疾」。

「疾」字在古文中有很多的意思,比如损害、嫉恨、憎恶、迅速、勐烈等等。但此处的「疾」字只可能有两个解释。

第一个解释是它的原意,也就是「疾病」,第二个解释是它的引申义,也就是「缺点、毛病、祸患」等等。

陈叔达这番话,说的可谓是相当有水平。

他并没有说「不测之祸」,而是用了「疾」字,就同时表现出了两层意思。

第一层意思是说,秦王是性情中人,若是强行打压,恐怕他会因为气愤生病,忧愤而死。

这是在唤起梁高祖作为父亲的同情心。

第二层意思是说,若是强行打压,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难测的祸事。

而这,则是在暗示梁高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