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4章 绝地反击(4 / 6)

太子才是优势的一方。

他和齐王的兵力,对秦王是碾压态势。

太子的私兵有两千余人,号为长林兵。此外,齐王手下应该也有私兵,具体是多少史料并无记载,但有记载他「多匿亡命壮士,厚赐之,使为用」。按照常理来推断,应该至少也有数百人。

而秦王这边,也有自己的私兵,但人数大约在七八百人。

尉迟敬德曾经说过「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,在外者今已入宫」,可以作为左证。

八百对三千,从兵力上看显然是绝对的劣势。

更重要的是,守卫整个皇宫的禁军,理论上仍旧是听命于梁高祖的。

如果将这些禁军也全都算进来,那么双方的兵力差距会更加悬殊。

而且秦王的目标,可不仅仅是用这八百人干掉太子和齐王。

使用伏击的办法干掉太子不算很难,但秦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,是控制梁高祖。

否则,干掉了太子和齐王,却没能从梁高祖手中夺权,那之后的问题就更加麻烦了。

所以,秦王实际上用于伏击太子和齐王的仅有十余人,剩下的人手还要完成控制梁高祖、阻截禁军和太子、齐王支援军队的任务。

这样算下来,秦王的人手就更加捉襟见肘了。

但从结果上来看,秦王完成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却如同外科手术一般精细,完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,甚至简单得有些过头了。

这显然是因为,秦王的筹码并不仅仅在这八百人身上,更重要的事情,他事先就已经全都办完了。

李鸿运看到无数光点在皇宫中往来巡逻,那些都是负责护卫皇宫的禁军。

而在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时候,时常能够看到他们冒出的记忆碎片。

这些记忆碎片,几乎无一例外,全都是他们跟随秦王作战时,看到的秦王英姿。

那已经不仅仅是兵卒对将领的服从和信赖,而更像是一种常人对于神明的仰望。

在国内战争基本平定时,梁高祖解散了关中的府兵。

并从府兵中精挑细选了三万人,组成皇宫的禁军,负责护卫整个皇宫的安全。又将渭水以北白渠旁边的丰腴田地分给他们,号为「元从禁军」。

历朝历代禁军的挑选都是最为严格的,基本上都是身世清白的良家子或是战死的将士遗孤。

梁太祖的行为倒是也没什么大问题,关中的这些府兵基本上都在梁朝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能力和忠诚度都是拉满的,让他们来做禁军护卫皇宫,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

但梁高祖唯一没想到的问题是:他们到底是更忠于皇帝呢,还是更忠于秦王?

按照史料记载,早在两年前,也就是武德七年,秦王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些禁军的拉拢。

但这种拉拢的效果,其实并不确定。

他不可能明着问这些禁军:本王要造反了,你们是支持本王还是支持皇帝?更不可能透露具体的细节。

金银财宝送出去了,话也带到了,但这些禁军到底能帮他到什么程度,这就只能到事发当天才能知道了。

而在禁军之中,秦王也重点发展了自己的人手。

皇城中有十四卫,这其中,秦王是十二卫大将军,也就是名义上率领左右卫、左右骁卫、左右武侯、左右屯、左右领等十二卫。

但问题在于,这十二卫虽然名义上听命于秦王,但秦王却不能指望着靠他们发动政变。因为这十二卫中,还是有许多人更听命于皇帝的。

政变时,能够仰赖的只有绝对忠诚的私兵,也就是那八百人。

至于这十二卫,很有可能出现政变当天指挥不动的情况。

而且,十二卫的人也很难收买,因为他们是要轮值的,秦王自己也并不确定什么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