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谋定天下(一)(1 / 2)

建安三年五月,曹操退军。

出兵之前,荀攸建言“绣与刘表相恃为强,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,表不能供也,势必离。不如缓军以待之,可诱而致也;若急之,其势必相救。”

刘表张绣唇亡齿寒,攻张绣,刘表必救,不攻,则两相疑,需缓图。

曹操不从,进军之穰,与张绣战。绣急,表果救之。军不利。曹操谓攸曰“不用君言至是。”

张绣追击战。

曹操退兵,张绣自己准备带兵前往追击。

贾诩劝说道“不可追也,追必败。”

张绣不从,进兵交战,大败而还。

贾诩再次建言“促更追之,更战必胜。”

张绣道“不用公言,以至于此。今已败,奈何复追?”

贾诩道“兵势有变,亟往必利。”

张绣从贾诩之言,继续追击曹操,果以胜还。

问贾诩“绣以精兵追退军,而公曰必败;退以败卒击胜兵,而公曰必克。悉如公言,何其反而皆验也?”

贾诩回答“此易知耳。将军虽善用兵,非曹公敌也。军虽新退,曹公必自断后;追兵虽精,将既不敌,彼士亦锐,故知必败。曹公攻将军无失策,力未尽而退,必国内有故;已破将军,必轻军速进,纵留诸将断后,诸将虽勇,亦非将军敌,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。”

张绣乃服。

追击之战的另一个版本,武帝纪

公军不得进,连营稍前。曹操与荀彧书曰“贼来追吾,虽日行数里,吾策之,到安众,破绣必矣。”

到安众,绣与表兵合守险,公军前后受敌。公乃夜凿险为地道,悉过辎重,设奇兵。会明,贼谓公为遁也,悉军来追。乃纵奇兵步骑夹攻,大破之。(这就是第一次曹操击败张绣的原因,而后张绣第二次追击,战胜曹操,武帝纪隐去了。)

秋七月,公还许。荀彧问公“前以策贼必破,何也?”公曰“虏遏吾归师,而与吾死地战,吾是以知胜矣。”

许都。

曹操再次败给了张绣,身为朝廷的代言人,却屡次在了小小的宛城吃了亏。

自从曹操迎天子以来,也就袁绍内怀不服。然而袁绍雄踞河朔,天下畏其强,又是盟主,曹操的老大哥,曹操虽然得势于天子,但是如何把握与袁绍的关系,是曹操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。

武帝纪太祖方东忧吕布,南拒张绣,而绣败太祖军于宛。

(其实看过三国志吕布传的朋友就应该知道,这句“东忧吕布”当是春秋笔法,当时,吕布已经向曹操示好,甚至将袁术派来的使者都丢给了曹操,吕布此时已经是向着天子表忠心的。)

袁绍益骄,与曹操书,其辞悖慢。曹操大怒,出入动静变于常,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。

(有人将这次书信的时间摆在了第一次讨伐张绣失败,而丧失典韦和二子之后,也可以。)

钟繇以问荀彧,荀彧回答“公之聪明,必不追咎往事,殆有他虑。”

于是求见曹操问明原由,曹操于是出示袁绍的书信给荀彧看,说道“今将讨不义,而力不敌,何如?”

荀彧回答“古之成败者,诚有其才,虽弱必强,苟非其人,虽强易弱,刘、项之存亡,足以观矣。今与公争天下者,唯袁绍尔。

绍貌外宽而内忌,任人而疑其心,公明达不拘,唯才所宜,此度胜也。

绍迟重少决,失在后机,公能断大事,应变无方,此谋胜也。

绍御军宽缓,法令不立,士卒虽众,其实难用,公法令既明,赏罚必行,士卒虽寡,皆争致死,此武胜也。

绍凭世资,从容饰智,以收名誉,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,公以至仁待人,推诚心不为虚美,行己谨俭,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,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,此德